“只说声音素质的话,SP4000的的确确完成了对于Astell&Kern自我的革新,而更重要的是,它跳脱出以往的框架、重塑一套融汇今昔的声音审美的选择天载配资,又让人从一个老品牌的身上,看到勇于立在变革前沿的先锋态度。”【引子】
在技术井喷式发展的时代,HiFi器材,特别是随身器材,“保质期”似乎越来越短,层出不穷的后来者不断利用技术迭代的优势将古早的型号拍打上岸。不过,在便携播放器这个领域,哪怕中低端器材的市场已经杀得天昏地暗,高端的圈子里却依然一片祥和。毕竟,当下便携播放器在DAC、SoC等核心元器件上的选择并不多,这反而让各家播放器品牌下了更多的功夫,在旗舰机型上打磨独特的调音风味与设计气韵——比如Astell&Kern,就稳定地每三年带来一代新旗舰。
在我心中,除了当年惊艳四座开创了一个时代的AK380外,A&ultima系列上一代的旗舰SP3000算是这个品牌最重要的产品节点。在它之前,Astell&Kern的旗舰往往是兼具素质和韵味的选择,但也有部分严苛的烧友认为它们在推力、声音质感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SP3000在延续过往听感优势的同时也努力顺应老烧们的意见作出调整,综合表现几乎无可指摘,堪称一代全能旗舰;后续的SP3000T又在它的基础上派生出丰富的玩法(回顾我对SP3000T的品评,点击:耳边评测 | “旗舰”的新诠释:Astell&Kern SP3000T播放器体验谈)。
SP3000如此成功,Astell&Kern今年发布售价29888新旗舰SP4000就更让人好奇了。它搭载4*AK4191EQ+4*AK4499EX的解码芯片矩阵,这也是AKM“4+4”架构首次应用在便携播放器领域,SP4000的问世没准会给以后使用同架构解码的器材“打样”。而在Astell&Kern不断调整声音取向的时期,SP4000或许可以让我们读到品牌当下关于声音美学的理念。
【设计】
如果把Astell&Kern A&ultima系列最近的几款机器摆在一块,不难看出它们的机身设计语言一直保持得很统一,都是以直线条小角度交错切割出侧边立面,从而形成光影明暗相间的效果。SP4000这一代主要的变化有两处,一是侧面音量滚轮上下斜切口的开角更大,手指拨动滚轮时要更顺手一点;二是机器独立开关键被集成到滚轮上,原本顶部相对应的位置改成了锁机拨杆,用以避免机器误触的情况发生。
SP4000的机身沿用了SP3000的904L不锈钢材质。相较于普通的不锈钢而言,904L拥有更加出众的理化性质,质感更坚硬,且具有很强的对抗酸性、腐蚀环境的能力,也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类高精密器材如仪器、腕表、船舶配件等的制作当中;应用这种材料制作机身外壳的SP4000,在防止日常磕碰、手汗腐蚀方面也会有良好的表现。但也正因为坚硬的属性,904L不锈钢的加工难度要比普通的钢材难上不少;从机器实际上手的效果来看,SP4000的加工工艺一如既往的精细。
在体型方面,SP4000也来到A&ultima系列新的峰值,它的三围尺寸达到149.8mm×85mm×19.5mm,重量也达到615g,把它和SP3000、SP3000T放在一起,它的块头显然比两个前辈大了一圈。但配备6英寸屏幕的SP4000放在桌面上投影面积和一部手机也相差无几,依然处于狭义上“便携”的范畴当中。
在日常使用上,SP4000保持了还算不错的体验。它搭载骁龙6125处理器,系统优化也称得上流畅。这次SP4000搭载的是一个全开放的安卓系统,国内的烧友通过内置的应用宝可以安装常用的各类APP,享受流媒体资源的便利,实测系统优化尚可;并且SP4000还搭载了Astell&Kern定制ADP技术以克服安卓系统SRC采样限制,在流媒体环境下我们也能获得相当不错的音质效果。电池容量为6780mAh,单端耳机口播放时续航时间接近10小时,平衡口也能连续使用近8小时,大体上可以满足每日正常使用的需求;机身发热量不小,使用时尽量注意通风散热。不过它的充电速度并不快,用主流品牌的变压器充电,电量从零到满要三四个小时——这也是我使用SP4000过程中,为数不多需要额外注意的部分。
【声音】
在听SP4000之前,不妨回顾一下SP3000的声音表现——简单地说,SP3000在维持Astell&Kern播放器细腻精致风格的前提下,刻画出一副端庄矜持的面容,寻求各个维度的平衡感。
而SP4000与前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声音的气质:它放下了大家闺秀的“身段”,转而采用一种常见于台机与音响系统但罕见于便携播放器上的“宏大叙事”天载配资,从而获得Astell&Kern播放器前所未有的恢弘气概。
SP4000有着非常宽广的声场表现。无论横向还是纵向,它所抵达的声音边缘地带都没有很明确的界限,给人以若即若离、隐约可见的延伸感。平心而论,当下市面旗舰级的便携播放器里,“声场大”几乎已经是标配的属性,仅仅看横纵向的绝对尺寸的话,SP4000的优势未必很明显。但如果继续考究声场内部的塑造方式,SP4000则显得高明了不少:它有着相当高的声音分离度,所有的音乐元素之间没有明显的重合或者干扰的现象;整个声音空间内位置编排到位,前后左右层次关系井然有序,像多拉蒂指挥下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真炮版”,即便是到了最紧张激烈的时候,SP4000传递出来的声音也能做到丝丝入扣,不会糊成一片。
支撑起SP4000“宏大叙事”听感的还有它的新增功能——高驱动模式(High Driving Mode)。SP4000内部搭载了两倍于前代机型的运放数量,而高驱动模式将运放以并联形式配置,从而增强驱动能力,同时不增加噪声。开启高驱动模式后的SP4000动态范围显著增大,如果说原本SP4000在演绎大编制交响或者电影原声曲目的时候稍微还有点含蓄的话,高驱动模式就是将情绪由克制转向张扬的“助推器”,完全将汹涌澎湃的演奏气势复原到耳畔。
另一个提升的维度则是解析:不开高驱动模式时SP4000对于微弱细节的还原依旧维持在纤细的状态,乐曲信息的表达主次有别;开启该模式后细节就像做了标记一样,能够以接近于音乐主体信息的地位呈现给听者。两种模式对于细节的演绎方式不太相同,但后者让人能够很轻易地注意到普通器材上需要定向捕捉的细节。若只论信息的挖掘能力,还是高驱动模式更胜一筹。这两方面素质共同构成了SP4000鲜活的底色:宽大的动态范围无疑让机器显得更大气,而精细的解析力则让音乐的叙事言之有物。
高驱动模式不仅仅带来了素质的提升,还在风格上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其声音能量释放时冲击力更强烈,进而在声音的性格里加入了更多的热情,带有很强的感染力。当然这还远远算不上一种激进的声音表达方式,SP4000的声音里并不会有我们担忧的颠覆Astell&Kern旗舰传统的“躁动感”。
从关闭到打开高驱动模式的切换过程,隐隐可见Astell&Kern音乐审美演变的缩影。熟悉Astell&Kern以往播放器型号的烧友或许还记得,当年的AK播放器曾以一套标志性的轻盈软弹风格抓住了不少人声流行与轻音乐爱好者的耳朵。到近几年,随着烧友们听音喜好的流变,Astell&Kern也渐渐在声音中注入力量,让自身的音乐适应性更加广泛。实际上,未开启高驱动模式的SP4000声底的风格与前代SP3000还是可以找到不少相似之处,大体上还是在刚与柔、重与轻之间寻找微妙的均衡点;而高驱动模式则更果断地往刚劲的那一边倾斜,可以说是朝当初SP3000T尝试改变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对于像我一样长期关注Astell&Kern播放器的老烧友来说,这个功能的意义或许不局限于提供两种选择、增加一种玩法,更在于衔接起我们对Astell&Kern当下以及未来声音方向的认知。以我个人的喜好来看,关掉高驱动模式时冷静、温和的声音或许在大多数时候会更契合自己的心境,尤其是流行音乐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令人沉迷;开启这一模式后,SP4000总能让我在不经意间被音乐的情绪触动,欣赏古典乐时能够对乐曲有更到位的理解。
在宽松的空间之内,SP4000着力于塑造立体的声音形象。它的音色大体上维持在中性的状态,些许不易察觉的染色增加了声音的润泽度;结像开口大小适中,表面打磨的痕迹不算太多,较为细致地将声音中的毛刺处理掉,使声音元素保留住充足的信息量,同时不失顺滑妥帖。
它的三频基本上保持均衡的状态,并且在各个频段都能够让人感受到实打实的厚度。其演绎下的各种不同音乐元素呈现出环肥燕瘦的错落感,同一首曲目中乐器的群像,像线条明晰的小提琴、雄厚的低音提琴、可深沉可嘹亮的单簧管、高亢而有穿透力的小号……都没有改变演奏的特征;而不同歌手的嗓音特色,如张国荣的沉稳厚实、林忆莲的细腻、Enya的轻盈、Rod Steward与Bryan Adams的沧桑,也不会以雷同的“浑厚”方式笼统处理。与此同时,SP4000极为扎实的密度能够支撑起声音的完整形体,让听感趋于饱满丰腴,避免出现干瘪、空洞、发虚的状态。
如果说强大的解析力是从“点”和“线”上描绘音乐、动态构造的是“面”的规模,那么立体化的风格就完成了从“面”到“体”的升阶,最终依然服务于宏大的音乐审美当中。
【搭配】
试听SP4000的时候,我首先使用森海塞尔IE 900来搭配,以它中性的声底来测试播放器的特性。抛开测试的意义,SP4000和这种中正均衡的耳机在风格匹配度上也比较高。SP4000有足够的油润度来保证声底的顺滑,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两者会产生干涩的不良反应。这种搭配模式相对较为均匀的能量分布模式也能够兼顾到不同风格音乐的演绎需求,其在演绎古典器乐时最为出彩。
IE 900能反映出SP4000的声底特征,而SP4000也并不难将它的单动圈单元驱动到饱和的状态。为了试探出SP4000应对不同单元架构耳塞时的适配程度,我选了Astell&Kern前后两代主力耳塞NOVUS和LUNA与之搭配。
NOVUS单边配置13单元,包含圈、铁、静、骨传导单元复合架构。它绵密的声音密度以及紧实的三频质感很大程度上源自两枚骨传导单元;但在驱动不到位或者前端控制力有欠缺的情况下,最先显出疲态的还是骨传导单元。SP4000首先克服的便是NOVUS个别单元的驱动门槛问题,使其结像紧实而有凝聚力,比以往SP3000、SP3000T驱动时效果还要更上一层。与此同时,SP4000在处理NOVUS不同单元协调性时,它的强大控制力也发挥出了效果,各个频段的衔接过渡非常顺滑、浑然一体。
LUNA单平板单元的配置在当前的HiFi耳塞市场上并不算主流,而它这枚13mm平板振膜单元即便在前端实力平庸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出不错的水准。在搭配SP4000时,LUNA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出来,其箱子味十足的空间感表现和SP4000可谓相得益彰,两者联手搭建的声音场景生动地刻画出音乐现场远近空间里强弱起伏的演奏状态。尽管器材的形态不同,但SP4000与LUNA在音乐理念的表达上高度一致,它们所组成的官方“西装套”也着实相当合拍。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搭配的是NOVUS还是LUNA,我都更倾向于让SP4000以高驱动模式工作。并不是说关闭这一模式就驱动不好这两款塞子,但打开该模式之后,NOVUS大开大合的气势、拳拳到肉的力量,LUNA丰盈的信息量、高低两频优雅的延展,都能在音乐响起的瞬间将听者引领到声音空间里——此时这两款耳塞,或许更接近“完全体”形态。
耳塞已经没有什么搭配难题,遇到头戴大耳时SP4000又有什么表现?我特意选用MEZE AUDIO的平板大耳POET来和SP4000搭配。与耳塞不同,POET这种万元级别的头戴平板大耳机对驱动力要求要高得多,一般情况下我们也会选择正儿八经的台机来驱动它。但SP4000并未在此露怯,它成功搭建起一个足够舒展的声音骨架,并将音乐稳当地安置于其中,非常强调整体的协调度——这正好与POET本身重视舞台整体效果的特点相契合。当然,对比那些高端台机系统而言,SP4000驱动这种大耳机还稍欠了一点能量和安定感,但效果完全称得上健康。
【尾声】
SP4000这款新旗舰问世之后,Astell&Kern的旗舰机型应该怎么选?毫无疑问,SP4000进化的操作系统以及升级的音质表现都对SP3000实现了全面超越,代际的差距非常明显。对于想要购置旗舰播放器、对Astell&Kern感兴趣的朋友,我强烈推荐将SP4000作为深入了解这个品牌的起点;而对于已经手持SP3000的烧友,我认为SP4000值得选来升级。而SP3000T则是一款以丰富音色来强调可玩性的器材,和新旗舰比拼素质水平对它而言意义不大,它更适合那些有深厚发烧经验、追求个性化的烧友。
旗舰机型代表的是一个HiFi品牌巅峰的技术实力与调音技艺。Astell&Kern这个从便携播放器兴起至今持续陪伴好几代烧友、影响了无数人听音审美理念的品牌,其旗舰机型无疑格外让人关注。只说声音素质的话,SP4000的的确确完成了对于Astell&Kern自我的革新,而更重要的是,它跳脱出以往的框架、重塑一套融汇今昔的声音审美的选择,又让人从一个老品牌的身上,看到勇于立在变革前沿的先锋态度。
以上。
閑雲散人记。
安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